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可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的鋁鈦合金部件焊接技術,能有效增強焊接區(qū)域的牢固性,改變過去飛機結構中焊接區(qū)最為薄弱的問題。
別爾哥羅德國立研究型大學納米結構與耐熱材料力學性能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謝爾蓋·米羅諾夫解釋說:“金屬互化物因其固有脆性,是導致焊接處容易損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全‘消除’金屬互化物是不可能的,但可通過采用其他焊接方法來減少金屬互化物層的厚度,如用攪拌摩擦焊接法?!?/p>
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鋁鈦合金部件攪拌摩擦焊接改進技術,通過“避免”焊接工具與鈦坯料直接接觸,減少了金屬互化物層的厚度。他們的做法是將鋁坯料位于接頭的上部,鈦坯料位于下部,旋轉工具僅深入鋁制部件,與鈦部件保持50微米的距離。通過這種方式,不同基體的合金不會發(fā)生機械混合,部件的連接可通過鋁原子“滲透”到鈦部件表面實現。
米羅諾夫表示,這種方法可顯著降低部件焊接交界處的溫度,從而減少金屬互化物層的厚度,使得焊接區(qū)域的強度顯著提高。
(本欄目稿件來源: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 編輯整理:本報駐俄羅斯記者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