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實習生 邱彩依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鄧宗全入選。
1977年,鄧宗全考入哈工大機械工程系,碩士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從此走上了教育教學第一線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最前沿。2007年,鄧宗全主持研制“中國型”月球車移動系統(tǒng),發(fā)明平擺聯(lián)動式月球車轉移機構成功解決月球車從著陸器平順轉移到月面的技術難題,成為嫦娥三號工程的一大亮點。
從“玉兔”號月球車到嫦娥六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鄧宗全團隊在星球車移動與轉移、地外天體采樣操控空間折展與鎖解機構、月面鉆取采樣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系統(tǒng)性突破。為完成嫦娥五號的月表采樣任務,十年來,鄧宗全團隊通過一個個實驗推進,最終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9項等多項榮譽。
“要把榮譽當動力,不忘初心帶好隊伍,做好本職工作為航天科技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碑斶x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時鄧宗全說。在一項項攻堅克難的任務里,鄧宗全團隊形成了以中青年學術骨干教師為主體,梯隊合理、層次分明、合作密切、氛圍融洽的“大師+團隊”模式。在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高分專項深空探測與在軌服務等領域打造出一批“國之重器”。
鄧宗全主持建設“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基地先后承擔教研項目20項,編寫教材22部,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9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9項。鄧宗全帶動哈工大機械工程學科創(chuàng)新實施“重大項目驅動融—促雙軌并行”改革舉措,創(chuàng)建宇航空間機構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青年教師在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
鄧宗全40年堅守育人一線,培養(yǎng)的43名博士生、102名碩士生已成為航天、國防及高端裝備領域的核心骨干。鄧宗全潛心研究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特點,鼓勵學生撰寫“課程認識小論文”。鄧宗全主講的《機械原理》課程獲評國家精品課程,他帶領團隊獲國家首批“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黑龍江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鄧宗全牽頭開創(chuàng)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創(chuàng)新大賽,至今已舉辦11屆、超10萬人參加,成為全國機械領域標桿賽事。
鄧宗全用畢生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賡續(xù)傳承著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扎根東北、愛國奉獻矢志創(chuàng)新、甘為人梯,不斷奏響著新時代高校教師最強音。
(受訪單位供圖)